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

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

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

► 經絡保健:任脈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『任脈』在人體的前面,屬陰,主導人體手足六陰經,『任』有擔任、任養之意,『任脈』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,凡精、血、津、腋均由其主管,故有『陰脈之海』之稱。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『任脈』主一身之血,『任養諸經』,亦是人體的生養之本。 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對男性而言,若任脈有病,則『內結七疝』。現代中老年男性好發疝氣,多跟任脈血虛有關。
           
對女性而言,若任脈有病,則『帶下瘕聚』。女性的白帶、子宮肌瘤和不孕,多與任脈不通有關。陰血不足者,不能育胎;陽氣不足者,不能攝胎。現代不孕者日漸增多,也檢查不出毛病,其實不孕問題,多因任脈受損所致。
    
保健要穴:『關元穴』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關元穴位於肚臍下3寸處,過去也稱『玄關』。它就人體內的閥門,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洩漏,是男子藏精、女子蓄血所在,和人體元陰、元陽的交關之處,為元氣的關隘,故稱『關元』,是『固氣保健』要穴。有醫書記載,南宋有個江洋大盜王超,得一高人指點,在每年夏秋之交,用艾條施炙關元穴千炷,久而久之,其人冬不怕冷,夏不怕熱,幾日不吃飯,也不覺得餓,臍下總像有團火。王超被捕後,因罪行重大,被處死,行刑後,剖開他的腹脘,發現有一非肉非骨之物,硬若堅石,這個東西就是用艾火炙出來的。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操作方法:可用艾條炙,也可用手指按壓。  

日常保健要訣:『腰常擺』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。當身體扭向左時,右手在前,左手在後,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,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肚臍正後方的後背「命門」上穴位。反方向重複。最少做50下,做夠做100下更好。提示:當手掌拍打至小腹及後背時呼氣。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保健運動:易筋經的『卧虎撲食勢』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『卧虎撲食勢』有以下步驟:

1. 雙手握固,放在腰間,身體向左轉。

2. 雙手放在胸前,向前撲出,撲出時用『虎爪』。

3. 撲出『虎爪』後,重心向後移動,兩手往回收一點,再向前撲出。

4. 上身往下腑,兩『爪』下按,虎爪撐地,後腿屈膝,腳趾著地。這時,前腳的腳後跟可以微微抬起,後腳的膝蓋將貼地而未貼地;然後再塌腰,胯向下用力,抬頭挺胸,眼睛盡量上看,就可把任脈打開。停留片刻後,再慢慢起身。相同的動作,右邊再做一次。

功效:可調理氣血、健腰腿;對任脈的恢復大有好處。

動作裡有一個挺胸、抬頭的動作,可以有效伸拉任脈;且要『虎爪』撐地,可刺激指尖上的經脈,調養氣血。而後腿展開,腳跟抬起,則可以充分舒展腿部,改善腰腿肌肉活動能力,發揮強健腰腿的功效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祝大家身體健康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黃光武教練於27 / 8 / 2013撰寫

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

► 八段錦:背後七顛百病消

















『踮腳後跟』的養生保效果甚佳,緊接著再把腳跟下顛,振振身體,就能鍛鍊脊椎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八段錦的『背後七顛百病消』就是具有這種功效的動作。『背後七顛百病消』並非說腳後跟顛7次,就能袪除全身病痛。實際上,這個動作是八段錦的最後一個動作,其含意是:如果前面的動作都到位,再透過最後這個動作,就可以完全整治身體。

『背後七顛百病消』的具體步驟:

1. 兩腳併攏直立,指尖貼在褲縫上(風巿穴處),目視前方。兩腳跟提起,頭上頂,收腹提肛,兩肩微沉,動作略停一下。

2. 兩腳後跟下落,下落時,中間先緩衝一下。腳跟提在半空,停頓片刻後,再讓腳跟下落觸地。這個動作一起一落為1遍,共做7遍。
   
『背後七顛百病消』的功法要領:

1. 腳跟下落時,不能一次到位,中間必須有一個緩衝。否則,腳跟從高處直接落下,力量容易對小腦的震動過大。

2. 在提腳後跟再下落的過程中,一定要保持上身的直立,即保持脊椎直立。如此,往下顛腳後跟時,就可以震盪脊椎和督脈,讓全身經脈的氣血通暢。

『背後七顛百病消』裡的『七顛』,做起來很簡單。就是腳後跟提起、放下,再提起、再放下,這樣一上一下總共做7次。這個動作裡含有什麼養生道理呢?反拳捶脊可震盪骨髓,背後七顛的道理也相同。它透過腳後跟的提起和下落,來震盪脊椎和督脈,激盪氣血,同樣可達到振髓的效果。人的骨髓裡藏的都是『精』,如果骨髓出現問題,人的造血機制,乃至身體各方面都可能嚴重受損。背後七顛不僅伸拉脊椎,還對脊椎裡的『精』進行修整。因此,動作看似簡單,可是大道內存,養生效果不可小覷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人體的震動是有『頻率』的。在日常生活以及鍛鍊中,如果能以一個正確的頻率來對待自己的身體,身體的許多毛病就都能得到修復。但若只是胡亂活動,身體不因循規律去鍛鍊,生活,就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。

『腳趾抓地』可鍛鍊肝經:腳趾是『足三陰經』和『足三陽經』交會之處,腳趾抓地,可以刺激循行在腳趾上的所有經脈,以調節相應的臟腑功能。因為肝主筋,因此,腳趾抓地就是在鍛鍊筋的功能,也就是鍛鍊肝經。

『吸氣提肛』可預防臟器下垂:氣機上提,必須要吸氣提肛。在『背後七顛百病消』裡,提踵的同時,也要配做吸氣提肛的動作。提肛是提會陰的一個婉轉說法。『提會陰』是養生回春術,可延緩衰老。人體衰老有一個現象,就是全身臟器會下垂。例如,臟腑下垂、子宮脫垂、痔瘡等,這都是因為人的內臟收攝不住,是陰陽俱虛的表現。陽氣不足,人體器官就收攝不往;陰氣不足,體內的臟器就會萎縮。因此,如果我們能經常做提肛的動作,有提升的功效,可有效防治臟器下垂。做提肛動作時,一定要配合呼吸進行鍛鍊,即要慢慢地吸氣,把肛門往上一點一點地提。吸氣提肛後,要屏息一會,讓氣機在體內流轉,按摩臟腑。

『屏息定式』可防病治病:屏息很重要,為什麼傳統健身術叫『氣功』?因為它不僅練『形』,也練『氣』。平常伸拉經脈,活動手腳、腰背等,都是在運動身體、鍛鍊筋脈。真要說防病治病的效果,大多是靠動作裡的『屏息』。在健身氣功裡,大多重要的核心動作後,都有一個停頓、屏息的環節,即所謂『定式』。所謂『定式』,就像我們平常照相時擺POSE一樣,要擺好動作,定1至2秒的時間。

『提腳後跟』可防治攝護腺炎:提腳後跟的動作,可有效鍛鍊腎和膀胱,防治攝護腺、腳跟痛等病症。關於腳跟痛,許多人認為是腳跟骨刺所造成。中醫認為是腎和膀胱的虛證,因為人在更年期時,腎和膀胱開始虛弱,最易出現腳跟痛。有的人能夠順利安渡此階段,有的人則因耗散太過,連帶的疾病就浮現。提腳後跟對男性養生尤為重要。男子小便時,若能常提腳後跟,可多少防治攝護腺疾病。提腳後跟簡單易行,我們排除買菜、超市結賬、等車時,都可以做這個動作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編後語:八段錦保健的資料來源,是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曲黎敏教授的著作。
各網友若需要較深入了解『八段錦』的法門,請查閱曲黎敏教授或其他名家的著作。)
     
祝大家身體健康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黃光武教練於25/8/2013撰寫

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

► 保健小知識:手掌保健操 (俗稱十巧手)





















1. 雙手握拳輕輕相踫36下,刺激位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合谷穴。

2. 雙手攤開掌心向上,雙掌輕輕相踫36下,刺激尾指的後溪穴。


3. 雙手攤開向上,手腕輕輕相踫36下,刺激大陵穴。


4. 左右手虎口互相輕踫36下。


5. 除拇指外8指輕扣互相敲打36下。


6. 左手握拳輕輕敲打右手掌心36下,後右手握拳輕輕敲打左手掌心36下。


7. 雙手手背互相敲打36下,刺激手背的三焦經,促進內臟健康。


8. 雙手合十互相磨擦36下,令手掌發熱後掌心敷眼眶。


9. 雙手拍掌36下,刺激掌心穴位。


10.『2+5』十字掌:雙掌交差相疊成「十」字模樣,第2掌骨和第5掌骨互相敲打,按個人需要敲打不同穴位(掌骨上段近手指屬頭肩頸、中段屬胸腹、下段近手腕屬腰腿足),以作治療及保健。


黃光武教練啟

► 保健小知識:簡易腳部運動





















動作要領: 

1. 平卧正躺姿勢,雙腳掌向左右兩側外展,然後內收回正,重復緩緩的運動,共64下。 

2. 平卧正躺姿勢,雙腳腳趾向前向下方按下,然後輕輕放鬆回正,重復緩緩的運動,共64下。

3. 平卧正躺姿勢,雙腳掌向前方按下,然後內收回正,重復緩緩的運動,共64下。

4. 平卧正躺姿勢,單腳輪流屈膝(至(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及大腿與上身成直角)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及大腿與上身成直角)後,再向前伸直,然後回正,重復緩緩的運動,共64下。

以上的運動可於睡前和早上起床之前,各做1次,尤以早上這一次效果最好。持續2至3天,等熟練以後,開始配合吐納呼吸法,一呼一個動作,一吸一個動作,愈放鬆愈好並逐漸用意念帶動着氣環繞全身;整個腳功運動以越慢和越鬆者效果越好,10分鐘做完者,比5分鐘完成者有效果,15分鐘做完成者又比10分鐘做成完者更好,持之以恆後,會有理想效果。簡易腳部運動對過敏性鼻炎、慢性鼻竇炎、腰背痛、膝蓋痛或屈膝不利者、平常腳跟痛、腳踝痛者、或到傍晚時雙腳會浮腫者、腳氣者,練完十天後會覺得改善。長期操練,也可以防治失眠、高血壓、神經衰弱、便秘、婦科疾病或五臟六腑毛病,還可提高免疫功能,延長機體達到長壽的功效。 

(資料來源:美國洛杉磯梁智鈞醫師)

黃光武教練啟

► 英雄劍.兒女情


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

► 經絡保健:督脈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『督脈』在人體的後背,屬陽,主導人體手足六陽經,『督』有總督、總攬之意,『督脈』總督一身的陽脈,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,故有『陽脈之海』之稱。當十二經脈氣血充盈,就會溢到任督二脈,任督二脈氣機旺盛,則會循環作用於十二經脈,所以,『任督通則百脈皆通』。

『打通任督二脈』其實是一個錯誤觀念。按《黃帝內經》所述,可以瞭解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的循環次序。經脈的流注從肺經開始,依次循環到肝經,再由肝經入胸,上行經前額到頭頂,再沿督脈下行至尾閭,經陰器而通任脈上行,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經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『此營氣之所行,逆順之常也。』按照《黃帝內經》所述,任督之氣是在人體自然運行的,每一個正常人,其任督二脈本來就是通的,何需再打通任督二脈呢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保健要穴:『命門穴』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命門穴位於腰背正中線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(即肚臍的正後方),是人體的長壽大穴。包括『腎陰』和『腎陽』兩方面。現代醫學研究證實,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,從臨床來看,命門火衰的病,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。補命門的藥物,又多具有補腎陽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經常擦『命門穴』,可強腎固本、溫腎壯陽、強腰膝、固腎氣、延緩衰老。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,加強與任脈的聯繫,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的運行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主治:陽痿、遺精、脊強、腰痛、腎寒陽衰、行走無力、四肢困乏、腿部浮腫、耳部疾病等症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日常保健要訣:『腰常擺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。當身體扭向左時,右手在前,左手在後,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,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肚臍正後方的後背「命門」上穴位。反方向重複。最少做50下,做夠做100下更好。提示:當手掌拍打至小腹及後背時呼氣。

保健運動:八段錦中的『兩手攀足固腎腰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『兩手攀足固腎腰』的具體步驟:

1. 雙手上舉:兩腿挺膝伸直站立,雙手向前、向上舉起,掌心向前,目視前方。

2. 雙掌下按:雙掌下按至胸前,掌心向下,指尖相對,目視前方。

3. 雙掌插腋下:雙掌掌指順腋下向後插,目視前方。

4. 前俯摸腳面:雙掌心向內沿脊椎兩側,向下摩運至臀部;然後,上身前俯,兩掌繼續沿腿後向下摩運,手掌經過腿的兩側,一直向下,直到摸到腳面;這時,抬頭、塌腰、目視前方。做這動作有困難者,不必勉強,手心盡力向下即可,保持雙腿直立。

5. 起身還原:雙掌從腳面向上、向前抬起;用手臂帶動上身起立。掌心向前,目視前方。這個動作一上一下為1遍,共做6遍。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祝大家身體健康。

黃光武教練於20 / 8 / 2013撰寫

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

2013年8月17日星期六

► 所謂20年的深交



► 八段錦:攢拳怒目增氣力















生活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:為什麼我們只要一生氣發怒,拳頭就會不由自主地握緊,接著就是瞪大眼睛?中醫認為『怒傷肝』,當我們發怒時,身體的肝氣就會迅速調動起來,而『肝在變動為握』,如果肝氣有變動,人的表現就是握緊拳頭。『肝開竅於目』,肝氣的變化也就會展現在眼神上。所以,握拳、瞪眼,其實都是我們動肝氣的本能反應。

 明白人一生氣就會握拳、瞪眼的原因,就可透過有意識地握緊拳頭和瞪眼,來鍛鍊肝氣。八段錦中的『攢拳怒目增氣力』,就是將握固法、瞪眼和馬步三者相結合一種強肝養腎的運動方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攢拳怒目增氣力』中,還有蹲馬步的動作。馬步下蹲,可以氣沉丹田;膝窩彎曲,可以達到鎖住下焦的目的。蹲馬步能鍛鍊腰腎,達到『增氣力』的效果。

『 攢拳怒目增氣力』的具體動作如下:

1. 蹲馬步:左腳向左開立,兩腿下蹲成馬步;兩手用『握固法』握拳,放在腰間,眼看前方。(『握固』大拇指放在無名指的指根處,4指相握,把大姆指藏在中間,目的就在於鍛鍊肝氣。)

2. 出拳轉掌:出左拳,手伸直時變掌,然後手掌像擦玻璃一樣,從下往上轉一圈,轉完後再握拳。出拳時,拳要微微握緊,10個腳趾抓地,瞪瞪眼。怒目在練習眼力,同樣也是鍛鍊肝氣,因為肝氣通於目。

3. 收拳:左拳收回腰間。反向再做一次。一左一右為1遍,共做3遍。

祝大家身體健康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黃光武教練於17/8/2013撰寫

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

► 保健小知識:預防白內障 (明目補肝法)












若只針對預防白內障的話,可以操練『明目補肝法』。

明目補肝:中醫古書有云『天筋藏于目,地筋藏于足』。經常操練『黃光武經絡保健操』中(可以在本網頁下載)的第5式─眼睛轉動、第6式─掐揉頭額及梳刮頭頸和第7式─推搓面部,及加上揉『地筋』;早、晚各做一次,有明目補肝和改善視力之效。

1. 眼睛轉動:頭身保持不動,開始轉動雙眼,從左→上→右→下→左轉10次,閉目休息5秒鐘,然後反方向轉10次,再閉目休息5秒鐘。(溫馨提示:有減免患白內障及明目之效。)

2. 掐揉頭額及梳刮頭頸:兩手各指尖平置於雙眉心至太陽穴一線,輕輕掐揉包括印堂穴、攢竹穴、絲竹空穴和太陽穴約20秒,然後逐漸平行向上沿額部→頭頂→枕部的方向逐步推進,並一路用力掐揉各處,推進至頭頂,然後繼續向後頸推進至枕部後,兩手緊挨着顱骨,以雙拇指加力按揉風池穴約20秒。提示:疏通頭部經絡,對頭痛、頭暈、失眠及記憶力減退等等,有一定的療效。兩手各指尖平置於額頂髮際前約1 寸的位置開始,五指微張向後梳理,至枕骨時改用掌邊及掌背,刮後頸的風池穴和翳風穴,反復20次。提示:疏通頭部經絡,有護髮、提神、醒腦和明目的功效。

3. 推搓面部:用雙手五指指腹推搓的手法梳理面部,再按照印堂→髮際→鼻翼兩側→口角→再回到印堂的順序,在推搓過程中,應對印堂穴、睛明穴、四白穴、迎香穴、地倉穴等穴加力,來回推搓36次。用雙打中指指腹施力推按,由攢竹穴→魚腰穴→竹絲空穴,及睛明穴→四白穴→瞳子(骨翏)穴上下推按12次。提示:改善面部氣血運行,俱美容及增強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。

4. 揉地筋(第1、2蹠骨的腳掌足弓位置):左右足各揉3分鐘。

遵照上述方法經常操練,對中年人士和長者的視力,會有幫助,謹祝各位身體健康。

黃光武教練啟

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

► 保健小知識:骨髓保健

















人的骨髓裡藏的都是『精』,如果骨髓出現問題,人的造血機制,乃至身體各方面都可能嚴重受損。本人提倡的『骨髓保健』,可以從艾炙保健法和攝穀道氣功,這二方面入手。

艾炙是幾千年來中國人保健、強身壯體、延年益壽的方法;俱未病先防、養生保健之功;艾草藥性辛溫,燃燒均勻,火力溫和,熱氣芳香入脾、腎、肝三經,溫補虛衰之腎陽,溫通郁滯之諸經,祛除病邪,延壽緩衰。

每晚艾炙:任脈的關元穴5分鐘、督脈的命門穴3分鐘,足太陽膀胱經的左右腎俞穴各2分鐘、和足陽明胃經左右腳足三里穴各3分鐘,溫炙後飲1杯至杯半溫水。

關元穴─肚臍正中下3寸位置(即肚臍除姆指外4手指橫距)。

命門穴─肚臍對正背脊脊椎位置。

腎俞穴─命門穴旁開1.5寸(即2手指橫距)。

足三里穴─外膝眼下3寸及脛骨旁1指橫距。『黃光武尋找足三里穴的簡單法:(右三里穴)右掌心貼右膝蓋骨,中指和食指分別向兩旁伸直夾住脛骨,中指指尖的位置,若稍用力按壓,有酸、麻、脹或痛的感覺,就是足三里穴。』

溫馨提示:艾條可於傳統的藥行有售,價錢一般每條在10元以下,燃燒的艾條距離皮膚1寸或以上和感溫熱為佳,感覺到灼熱,則需要停止30秒以上後再續。艾炙在有抽氣設置的室內進行為佳,小心火種,量力而為,避免灼傷體表。

攝穀道氣功練習:在床上仰臥,合口先吸一口氣脹腹(即腹式吸氣)後,暫停呼吸,同時收縮肛門(即提肛),約10秒鐘或心數1-20(量力不可勉強),然後開口呼氣,放鬆肛門,即算1下,每次練習12下。(初練者可以只閉氣5秒鐘或心數1-10,待熟後逐步改至閉氣10秒鐘)

『攝穀道』的辨證:

在現代西方醫學而言,腹式呼吸橫隔膜向下移動,肺部大量擴張,令肺氣胞有足夠的空間來作氣體交換,使全身的血液的含氧增加,對心肺的功能,有莫大的頗益。

在中醫學的理論,屏氣(即閉氣)可令各臟腑有按摩作用,先吸一口氣脹腹屏氣兼提肛,使整個下焦臟腑,被受擠壓,產生協同效應,令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,有功能性的提升。

 本人曾作過臨床驗證,發現吸氣脹腹屏氣兼提肛的動作的效果,與關節伸展運動,使血脈順利流暢的原理雷同。『攝穀道』不單只可以防治前列腺肥大和良性腫瘤、改善尿頻和夜尿,還可以對消化系統不良人士和排便稀爛者,有所改善的效能。

『攝穀道』是由古代名醫孫思邈始創,他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,生於西魏時代,歷隋代和唐代等三個朝代的異人,相傳他活至141歲。相傳這是清朝十全老人『乾隆』最得意的養生功。

男士非患者可練此功,增強腎臟和前列腺功能,免受退化之苦。

婦女產後需收縮陰道者,練此功有快速復原效果。

黃光武教練啟

► 經絡保健:心包經 (手厥陰心包經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國古代視心臟為人體最重要器官,故認為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,即為『心包』。因此,心包可保護心臟、使心臟機能正常運轉。 

『心包經』是通過分隔胸腹的三焦的膻中穴、中脘穴、陰交穴3個重要的經脈,通過胸部後,經側腹、手的內側中綫、手掌、中指一直往下。


時辰:戌時 (時間:下午7時至下午9時)    

經絡:手厥陰心包經 (當值器官:心包及其經脈)
保健要訣:保持心情愉快

心包經包圍心臟,有保護心臟的作用,若有受損,其所呈現的症狀,就像一般心臟受傷害,如臉部上火、發紅、心悸、目黃;沿著心包經的經脈,由胸到側腹,會產生疼痛、麻痺感,並伴隨抽筋、手掌發熱等症狀。  


心包經異常時,壓迫胸部的膻中會有痛感;摸背上第4胸椎旁的『厥陰俞穴』,會感覺有硬塊。


刺激心包經可令人心情愉快,鬱悶時,可做一個簡單的動作『鼓掌』,即兩手相互對擊,啪啪作響。這一個簡單的動作,也有很好的養生功效。  


手掌心有心包經通過:『大陵穴』位於手腕內側橫紋中央,『勞宮穴』位於握拳時,中指指尖點按位置,中指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『中沖穴』。小指側有心經通過。大魚際還有肺經的『魚際穴』,大姆指橈側,還有肺經井穴『少商穴』。因此,鼓掌可以振奮心包經、肺經、心經。所以說,日常生活中,不要吝嗇掌聲,給別人讚許和鼓勵,也可帶給自己歡樂和健康。


『心包經』要穴:『內關穴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內關穴:在前臂掌內側中綫上,腕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。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內關穴的功效非常強大,凡是跟臟腑有關的病,都可以通過內關穴來解決!有15個治療的功能:治心源性哮喘、治打嗝、治胃痛、治嘔吐、治噁心、治脅痛(肋骨痛)、雙向調節血壓(高血壓降低,低血壓升高)、治冠心病、心絞痛、心律失常(這3種病其實是一個,只不過表現出不同的症狀)、治失眠、治抑鬱症、治偏頭痛、治藥物過敏(主要是腸胃不舒服的過敏)、治經痛、治胸口痛、治暈車。 

注意:『內關穴』不是一個補穴,只是疏通的效果比較好,經脈有阻滯、覺得不舒服的時候,可以揉內關穴。如果您血氣體質較虛弱,沒精打釆,別揉內關穴,因為它是用您的血氣來通經脈的,經脈一通就要耗費氣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日常保健要訣:『腳常搓』

(A) 右手擦左腳,左手擦右腳。由腳跟向上至腳趾,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。共做36下。


(B) 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,共做100下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常做這動作,可以治失眠、降血壓,消除頭痛。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。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,對身體有益

          
保健運動:『手掌保健操』

1. 雙手握拳輕輕相踫36下,刺激位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合谷穴。


2. 雙手攤開掌心向上,雙掌輕輕相踫36下,刺激尾指的後溪穴。


3. 雙手攤開向上,手腕輕輕相踫36下,刺激大陵穴。


4. 左右手虎口互相輕踫36下。


5. 除拇指外8指輕扣互相敲打36下。


6. 左手握拳輕輕敲打右手掌心36下,後右手握拳輕輕敲打左手掌心36下。


7. 雙手手背互相敲打36下,刺激手背的三焦經,促進內臟健康。


8. 雙手合十互相磨擦36下,令手掌發熱後掌心敷眼眶。


9. 雙手拍掌36下,刺激掌心穴位。


10.『2+5』十字掌:雙掌交差相疊成「十」字模樣,第2掌骨和第5掌骨互相敲打,按個人需要敲打不同穴位(掌骨上段近手指屬頭肩頸、中段屬胸腹、下段近手腕屬腰腿足),以作治療及保健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祝大家身體健康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黃光武教練於10 /8 / 2013撰寫

2013年8月8日星期四

► 保健小知識:兒童發燒


















『養子方知父母恩』。

古代醫家有一招叫『推天河水』或叫『引天河水』,或者可以幫助您。

『推天河水』方法:家長用拇指,從幼兒左手掌心(即勞宮穴的位置)沿小臂內側中線,一直推到肘窩(即曲澤穴的位置)為1次。用柔力推500次。推『天河水』前,先在幼兒小臂上抹些潤滑油,可以防止擦傷皮膚。睡前給兒子推一推,最見效果。

『推天河水』可瀉肝經之火,補脾經之血,可使小孩很快退燒,胃口大開。

黃光武教練啟

2013年8月6日星期二

► 經絡保健:三焦經 (手少陽三焦經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『三焦』是指人體的五臟六腑之間,存在一個『繫掛』,它就像一個立體的『網』,懸掛、連接著心、脾、肝、大腸、小腸等臟器。這個『繫掛』在中醫裡,叫做『水道』,也就是三焦。

『三焦』在人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,被稱為『孤府』,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部份,但又不是具體單指一處。《黃帝內經》中將三焦叫做『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』,即交通樞紐的概念。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三焦一定要通暢,如果三焦不暢,體內就會有瘀滯。瘀滯在西醫裡被稱為『腫瘤』,或者叫做『細胞的無序生長』,也就是一般常說的『癌症』,癌症與三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。腫瘤早期多從三焦系統裡出現,後又透過三焦進行轉移。


時辰:亥時 (時間:下午9時至下午11時)

經絡:手少陽三焦經 (當值器官:三焦及其經脈)
保健要訣:陰陽調和享受家居生活

『三焦』是看不到、摸不著的東西,那該怎麼定義『三焦經養生保健』呢?其實『三焦經』所治的病症,基本上,都是經絡循行處的疾病。


『三焦經』是主樞、是門軸,不管是外面的東西要進去,還是裡面的東西要出去,都要經過門、轉門軸。所以,『三焦經』也能治療,和預防其他疾病。  

在按揉『三焦經』時,要注意時間。什麼時候按揉『三焦經』最好呢?『三焦經』的氣血,在『亥時』達到顛峰,也就是晚上9點至11點,此時人不管在工作,還是在休息,都會感到昏昏欲睡,選擇在時按揉『三焦經』,對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功效。

『三焦經』要穴:『關沖穴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關沖穴:在手無名指末節尺側(即近中指),距指甲角0.1寸。


關沖穴是三焦經上的第一個穴位。這個穴位特別小,要拿指甲掐或用指節硌才能有效果。關沖穴是三焦經這個出氣筒放氣的地方。心裡堵悶,就應多多掐按關沖穴,把心中的氣給放出去。尤其是心煩意亂,但又說不出是哪兒難受的時候,更應該掐按關沖穴,把裡面的氣散走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關沖穴可以治療暈車。暈車的時候揉關沖穴,通常都會有效。暈車是因為肚子有濁氣上來,但只要打幾個嗝,暈車馬就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關沖穴還可以治療咽喉痛、急性咽喉炎。這類病跟氣鬱有很大關係。生了好多氣,氣散不出去就會發炎。關沖穴既然能排氣,就能去火,因為氣有餘就是火,當然這個氣指濁氣。 

日常保健要訣:『耳常鼓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(A) 手掌掩雙耳,用力向內,然後放手,應該有卜一聲。重複做10下。


(B) 雙掌掩耳,將耳朵反折,雙手食指壓住中指,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,卜卜有聲。

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,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保健運動:八段錦的『兩手托天理三焦』

『兩手托天理三焦』的具體步驟:


1. 立地:即肩井對湧泉,百會對會陰。掌心向上,雙手交义放在腹前,兩手與肚臍形成一個三角。這個動作將氣機收在下焦丹田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兩手合抱於腹前時,不要抱得太高,因為手在哪裡,氣就在哪裡。手太高,氣就往上走,對長者來說,如果手抱得太高,氣往上衝,容易出現高血壓。雙手合抱時,兩腿微屈,這就達到『八虛』的效果:虛兩腋舒肝氣,虛兩肘舒心肺氣,虛兩髀舒脾氣,虛兩膕窩舒腎氣。

2. 頂天:雙掌慢慢舉到胸前,再向內旋轉向上托起,掌心向上,直腿目視掌背,兩臂夾緊耳朵,舉到最高點時,定住屏息片刻。


3. 還原:最後,兩腿微屈,兩臂分別在身體兩側緩緩下落下垂,然後兩掌捧腹前,目視前方。此時,身體的重心要緩緩下降,氣往下走,全身都放鬆下來。 


此動作雙臂上舉、下落下垂為1遍,共做6遍。

『兩手托天理三焦』的練功要領:


1. 當兩掌向上托起並上舉時,最關鍵的一點是:掌根一定要上撐,才能打開手臂上的陰經,也才能伸拉整個後背。


2. 手臂上舉時,要用兩臂夾緊耳朵,因為三焦也是走耳部。長者手臂上舉時可慢一點,根據自身情況調整上舉的高度。


3. 兩掌向上托起並上舉,舉到最高點時,要稍微定住,屏息一會。屏息可讓氣機在五臟六腑之中鼓盪一圈,即『內按摩』,用氣機按摩五臟六腑。


4. 兩臂上舉並屏息,除按摩內臟外,也鍛鍊人體的橫隔膜。經常鍛鍊橫隔膜,可延緩衰老。


5. 雙臂上舉時,也有一個夾脊動作,對活動背後的膏肓穴很有好處,可舒緩背部的疲勞感。


功效:『兩手托天理三焦』透過雙手上托,緩緩用力,可有效伸拉手臂、肩背,使三焦通暢、氣血調和;同時,雙臂反覆上舉、下落,還可鍛鍊肘關節、肩關節和頸部,有效防治肩背病和頸椎病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祝大家身體健康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黃光武教練於6 / 8 / 2013撰寫

2013年8月3日星期六

► 女為悅己者容!


► 八段錦:搖頭擺尾去心火















八段錦中的『搖頭擺尾去心火』,就是鍛鍊督脈、膀胱經、腎經的一個重要的動作。可透過鍛鍊膀胱經,補足腎經經氣,以使腎水上行,收歛心火。

其具體步驟如下:

1. 蹲馬步:右腳向右側旁開一步,兩掌上,舉屈膝下蹲成馬步履(下蹲有困難的人,蹲得高一點也沒關係)。

2. 俯身右傾:起身,身體向右側傾斜,然後俯身,胸口朝地,上身向右傾,眼睛看著右腳。

3. 搖擺左移:身體重心左移,同時,頭往前、左搖擺,身體也隨著旋轉,眼睛看著左腳。

4. 還原馬步:身體重心右移,成馬步;同時,頭向後搖,上身立起,隨即下頷微收,眼睛看前方。同樣的動作,反向再做一次。這個動作,一左一右為1遍,共做3遍。

『搖頭擺尾去心火』的練功要領: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『搖頭』不算太難,這個動作的關鍵在於『擺尾』。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『擺尾』真正動點,是督脈的根部尾閭處。

『擺尾』是通督脈的動作,古人把這個過程比喻為『過三關』:即尾閭關、夾脊關和玉枕關。要過三關,分別要坐羊車、鹿車、牛車這3趟車。

1. 拉羊車:這一關是要過尾閭,即要轉動『尾椎骨』,需要長期練習,一般人不容易做到。       從尾閭到夾脊,氣機過得非常慢,古人把這個過程比喻為『羊車』,就像羊拉車般特別慢。羊還有一個特性─有狠勁,牠有決心,有意志,過不去也得過。因此,這動作就像羊拉車一般,慢而有力地轉動尾閭,透過擺尾把氣機提上去,

2. 乘鹿車:『夾脊』是人的後背,夾住脊椎的那一塊區域。這一關氣機過得較快,古人比喻為『鹿車』,就像小鹿一般,特別輕盈。氣機只要過了尾閭,就能很輕盈地上去。

3. 拉牛車:第3關是玉枕關,即大椎穴到腦部這一區域。就是平時靠枕頭的地方,古人給它取個很好聽的名字─『玉枕』。從玉枕穴上行到腦,再到人中穴(即水溝穴),是氣機入腦的一段路,這段路也非常難走,需要花許多力氣。古人比喻為牛車,牛車就是力量特別大的車,走這條路,光靠羊的狠勁已不夠,要有牛的力氣才能走過。

動尾閭過『三關』是非常困難的。人在進化的過程中,尾巴已經退化,所以不能像小貓小狗,透過搖晃尾巴來鍛鍊督脈。我們平時很少能活動尾閭處,而『搖頭擺尾去心火』能重新打開尾閭,有效鍛鍊脊椎、督脈;頭部的旋轉、搖擺,還可刺激大椎穴,達到疏瀉心熱的效果。

祝大家身體健康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黃光武教練於3/8/2013撰寫